瞄准“靶心”聚焦发力
—文县以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周者军 通讯员刘二银
初夏时节,走进文县临江、碧口、铁楼等乡镇的一个个村庄,白墙青瓦的农家院落掩映在树木之中,宽敞平整的道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文化广场上锻炼身体,不时传来阵阵笑声,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在白水江畔徐徐展开。
眼前的一切,源于文县精准扶贫开发带来的新变化。去年以来,文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通过精准扶贫,全县2.2万名农民实现脱贫。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精准识别:确定对象有的放矢
文县是国扶贫困县,是全省58个扶贫重点县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县还有贫困村12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2%。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重是摆在全县干部群众面前的严峻现实。
在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全县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项目、资金平均分配,对那些真正的贫困村、贫困户,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要想摘掉穷帽、拔掉穷根,扶贫攻坚不能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而应在精准扶贫上下工夫。首先要挑出“真贫”,搞清楚到底谁是扶贫对象,他家具备怎样的发展条件,有哪些发展需求,由哪个单位来扶,重点扶持什么。只有找准“靶心”,才能让帮贫扶困之“箭”射中要害。
基于这样的认识,文县把贫困户建档立卡作为最重要、最具体、最基础的工作,精心组织实施。县乡村各级干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摸清贫困户的真实数量和贫困度,通过农户申请、村民评议,村里和乡里审核,并进行公示等程序,确定贫困户,确保扶贫对象的精准。
“精准识别、精准管理,让扶贫开发工作运行得更阳光、更透明。”文县对贫困对象进行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获取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而后将贫困对象的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档案、县里有数据库,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症下药”:合力帮扶拔掉穷根
“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出来之后,乡镇的驻村干部、双联单位的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订脱贫计划。为了把任务落到实处,县乡村党委政府全都‘挂图作战’。”文县扶贫办主任尚奇文告诉记者。
通过精确遴选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区域,准确确定了贫困户和群众最需要、发挥作用最大的扶贫项目,文县精心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扶贫措施。
去年以来,文县将128个贫困村作为重点扶持区域,细分出临江片、碧口片、铁楼乡少数民族聚居区3个特困片带,提出了“抓两翼带中间”的扶贫开发战略,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文县以贫困户、贫困人口为主要扶持对象,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整合县扶贫、财政、发改、交通、水务、农牧、林业、教育、卫生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解决贫困村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问题,大力实施“一池三改”和危房改造,努力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不断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文县把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结合起来,着力健全“双联”扶贫瞄准机制,促进两项行动深度融合。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状况,调整优化双联帮扶工作力量,下派3205名双联干部,对点帮扶13430户5.5万贫困人口,并抽调20名县级领导和100名科级干部,成立20个驻乡帮扶工作组和100个驻村帮扶工作队,促进精准扶贫扎实深入开展。
同时建立“不走”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由联村单位选派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半年到一年轮流一次,真正形成长流水、不断线机制。制定落实“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一干部”,建立非常详细的脱贫“施工图”,实行扶贫任务的图表化管理,促进精准扶贫扎实深入开展。
对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庄,文县还把扶贫开发与易地搬迁结合起来,按照“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的要求,将86个村的6728户群众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规划。目前,已新建易地扶贫搬迁点7个,完成搬迁1159户4209人。
鱼渔并授: “造血”激活内生动力
在大力促进贫困村户摆脱贫困的过程中,文县变“输血”为“造血”,从扶贫开发人才建设、贫困村劳动力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着手,提升群众自身致富能力。
扶贫攻坚关键是提升贫困村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对大部分贫困村都在山上的文县来说,发展特色产业是必然的选择。文县按照不同乡镇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提出了“整县核桃、南茶北椒、两江橄榄、库区水产”的发展思路,把核桃作为覆盖全县的长效主导产业,油橄榄作为近期主导产业,茶叶、纹党、蔬菜、花椒、水产作为近期见效的重点区域产业,加快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帮助群众增收。目前,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到99.4万亩,总产值达到3.56亿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35%。
去年以来,陇南电子商务风生水起,文县抓住这一机遇,在贫困村开办网店,将茶叶、中药材、核桃、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有效破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办网店607家,实现销售收入6500多万元。
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文县把贫困群众素质提升工程作为精准扶贫重要任务来抓,以县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职业中专为依托,积极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去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农民适用技术培训4.83万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2014年全县劳务输转6.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
作者:周者军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