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365bet平台 | 党的建设 | 人武战线 | 招商引资 | 水务在线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阴平文化>>正文
《三国志》载邓艾伐蜀过阴平始末
365bet平台 发布日期:11-06-23 16:47:06 点击次数:  来源:365bet平台——文县广电局   转播到腾讯微博


    
        邓艾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幼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四处流浪奔波。十二岁时母子二人流落到颍川,看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便改名为范,字士则。后来得知本宗族内有与其名相同者,又改名为艾,字士载。长大后因口吃,朝廷不允许当干佐,仅为稻田守丛草吏。因偶然之机接触到了魏太尉司马宣王(司马懿),宣王对他的才干非常欣赏,便被提拔为尚书郎,之后让其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此后,他在与蜀汉的多次交兵中因克敌有方、指挥得当、屡建奇功,故职位不断得到升迁,累迁至征西将军。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他在曹魏伐蜀的重大军事行动中,重挫蜀汉大将军姜维,巧渡阴平,一举灭掉蜀汉割据政权,使当时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迅速解体。
         阴平,即今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古时之称谓,历史上曾是陇蜀必经的重要通道之一。据考,东汉前由洮河、渭河流域通往阴平有三条路可走:一条是由沓中(今舟曲以西、岷县以南的地区)起沿洮河而下至临洮(今甘肃岷县),再南下沿白龙江过石门(在今武都境内),经临江关至阴平桥头(文县玉垒关)后进入四川,这条路史称沓中阴平道;第二条是起自狄道(今临洮),越露骨山(渭源县西南),沿岷江南下循前一条道路直抵阴平,史称阴平正道;第三条由天水经盐官、礼县、西和、武都后,连接前两条路进入阴平。因三条由陇入蜀的道路均经过阴平,所以史家合称这三条路为阴平道。正缘于此,阴平在三国时期就成为魏、蜀两大政治集团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双方于此断断续续曾鏖兵长达半个多世纪。当年曹魏伐蜀,邓艾巧度阴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段故事后来被罗贯中先生写进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极大提高了阴平的知名度。其故事情节虽然甚为精彩,但是它毕竟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著述。那么,史籍中是怎样记载这段历史的呢?在此笔者依据《三国志》之记载来回顾这段久远的历史。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此后群雄四起,军阀割据,天下大乱。几经争战杀伐,相互混战,最后在中国大地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个鼎立的政治集团,史称这一时期为“三国”。蜀汉自诸葛亮、蒋琬相继去世后,形势急转直下。由于种种原因,蜀、吴两国关系大不如前,孙刘联盟危机频现,不能再继续形成有效的联合抗魏力量;同时,由于蜀汉大将军姜维频频在外征战,损兵折将,劳民伤财,且多无绩效,这种结果既遭到朝野同僚的非议和不满,也引起了蜀地人民的批评和怨恨。后主刘禅十分宠信奸臣黄皓,加之黄皓平素与姜维不和,时常挑拨姜维与后主的关系,总想寻机策划废除姜维的大将军职务。这一时期,姜维也深感自己处境艰险,故一直不敢回成都,便长期在沓中以屯田为由来避祸,企图在外谋求自保。魏大将军司马文王(司马昭)对蜀、吴两方关系和蜀朝野上下情况了如指掌,因而认定灭蜀时机已经成熟。魏景元三年冬,司马文王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魏景元四年五月,文王上书魏元帝曹奂具体安排部署伐蜀事宜。于是魏元帝下诏曰:“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而维虐用其众,曾无废志;往岁破败之后,优复耕种沓中,刻剥众羌,劳役无已,民不堪命。夫兼弱攻昧,武之善经,致人而不致于人,兵家之上略。蜀所恃赖,唯维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今使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趣甘松、沓中以罗取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高楼,首尾蹴讨。若擒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姜维在沓中很快探知这一消息,便立即向刘禅写了一道奏章,曰:“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建议后主刘禅派左车骑将军张翼驻扎阳安关口(今陕西宁强县阳平关),派右车骑将军廖化把守通蜀要道阴平桥头,以防曹魏进攻,确保成都安全。但是“皓(黄皓)征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后主刘禅听从了黄皓之言,对姜维的建议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朝野其他大臣对此不知,后主听任黄皓一人处置。
        这年秋天,司马文王命镇西将军钟会率兵十余万由长安出发,分兵从骆谷(今陕西洋县与周至西南的通道)、斜谷(今陕西眉县至汉中的通道)和子午岭三路大举进攻汉中,并负责伐蜀诸军事;征西将军邓艾奉命出狄道,率兵3万余进攻沓中,牵制姜维,使其不能与其他蜀军相互照应,更不能返回到蜀境;雍州刺史诸葛绪奉命率兵3万余,由祁山进驻武街(今成县西),伺机占领阴平桥头,以断绝姜维归蜀之路。这时,魏已把伐蜀之事安排停当,一切正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行进。大战在即,魏各路大军正向蜀汉逼近,情势岌岌可危,后主刘禅这时才想起姜维的建议,慌忙开始布防,一面调遣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前去拒守阳安关口,一面派遣右车骑廖化前往沓中驰援姜维;同时大赦蜀境罪民,改元炎兴,以求逢凶化吉,安渡时危。
        驰援姜维的廖化在行军途中得知诸葛绪已到建威(今西和县北),将取阴平,便驻守以待,不敢靠近沓中。此时,邓艾命天水太守王欣等直攻姜维军营,遣陇西太守牵弘等准备半路拦截,派金城太守杨欣等到甘松伏击。姜维在沓中被邓艾重兵包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摆脱纠缠,突出重围,全力撤退。败退途中传来钟会大军已到汉中的消息,姜维赶紧向汉中靠拢。当退到强川口(今宕昌县两河口)时,遭到了追赶而来的天水太守王欣的突然袭击,损失十分惨重,被迫沿羌水(今白龙江)南撤。途中探得魏将诸葛绪已经抢占阴平桥头,便当机立断,改变行军方向,率军北进,“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把守阴平桥头的诸葛绪探得姜维在北道一带,害怕蜀军从后面来突袭军营,便当即决定退后三十里,以防不测。这样姜维就诱使诸葛绪弃守阴平桥头,之后他立即停止北进,迅速掉头,从北道一带又迅速挥师阴平。到阴平后,他集合各路人马准备去驻守阴平桥头,就在这时又探得阳安关口形势危急,便又急忙前往救援。姜维在驰援途中得知蜀守将蒋舒已经献关降魏,不得已只好放弃救援,又撤回到了阴平。此刻,钟会大军已逼进汉中,剑阁告急,蜀之形势危如累卵,姜维不得不放弃驻守阴平桥头的打算,撤退到白水,与张翼、廖化等蜀将会合后,一同前往剑阁,以拒钟会大军。当诸葛绪回过神来追赶姜维时,蜀军已从阴平桥头通过。这样就使曹魏伐蜀之初制定的让邓艾牵制姜维不能东顾、令诸葛绪抢占领阴平桥头断绝姜维归蜀之路的战略意图均未实现。同时也使钟会在剑门关又意外地遇到了姜维的强烈抵抗,伐蜀大军根本无法前进。从而导致让钟会大军深入蜀境、剿灭蜀汉的既定战略目的也难以达到。
        正当曹魏本次战略部署完全被打乱、战事处于进退两难之际、伐蜀计划即将流产之时,邓艾追击姜维到了阴平,听当地人说除阴平正道之外还有小路通往蜀境。这条小路就是所谓的阴平邪径。邓艾得知这一信息后,马上请求曹魏当局重新调整伐蜀部署,自请从阴平小道奇袭成都。其奏章云:“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邓艾的建议得到了大将军司马文王的支持。邓艾挑选了一批精锐之士,准备从阴平出发,由邪径入蜀,打算“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在今文县境内的摩天岭,古称青塘岭)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但诸葛绪维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在阴平拦截姜维,与邓艾一道入蜀并不是自己份内之事,便拒绝邓艾的要求,独自进军白水,与钟会大军前去会合。
        这年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这样邓艾就绕过阴平通蜀的正道——阴平道,独走鲜为人知的“阴平邪径”,神不知、鬼不觉、十分巧妙地从阴平进入蜀汉之境,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江由,力克绵竹,速逼成都,迫使刘禅降魏,蜀汉败亡,也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解体,邓艾也因此成为轰动当时、名垂千秋的英雄。从此,阴平、阴平道、阴平邪径、阴平桥头名扬天下、享誉史册,为文县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仍为佳话。
(746400  政协文县文史资料委员会)

 

作者:罗秋香  责任编辑:李亚新
下一篇:世间阿婆
相关阅读
无相关新闻
对不起,图片浏览功能需脚本支持,但您的浏览器已经设置了禁止脚本运行。请您在浏览器设置中调整有关安全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