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村村貌。
新华网兰州11月20日电(常瑞芳)近日,在甘肃省委网信办的组织下,18位网络媒体记者先后来到天水、陇南等地,深入基层一线,感受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
陇南康县大水沟村苍翠山峦掩映,青苔山石贴壁,淙淙小溪奔流,是真正的绿水青山之地。
2012年,康县县委、县政府开始实施整流域扶贫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康县第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建成之村,大树沟村借助政策红利打造生态旅游,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特色产业小作坊,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经济效益。
大水沟村驻村干部陈亚琼对村子里的变化发展感慨良多。去年她研究生还未毕业就参加了甘肃省选调生考试,选择回家乡康县服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大水沟村担任驻村干部,小到村上的环境卫生,大到党建、扶贫、民政工作,都由她来负责,在为村民服务的同时,她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我仔细研究了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和‘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提法印象特别深刻,可以说是为农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给我们农村描画了美好蓝图。”陈亚琼说。
没有脱贫致富,就没有乡村振兴。下一步大水沟村将积极探索脱贫致富新思路,将特色小作坊、农家乐农家客栈、旅游公司、演艺公司等与扶贫整村推进相结合,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水沟村指日可待。
康县长坝镇花桥村位于白望公路沿线,过去村内道路泥泞,群众住房环境差,经济发展滞后,为从根本上改变贫穷面貌,2012年当地政府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花桥村被列为陇南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县乡党委、政府抢抓机遇,集结资源,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化经营、贫困户参与、综合性带动”的方式,高标准建成了游客接待、休闲养生、民俗体验、养身休闲等13个核心区域。
“我们要发挥花桥村作为陇南市旅游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花桥温泉酒店和茶马康城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全力做好‘旅游+’文章,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样本。”长坝镇镇长李生宝充满信心规划着。
截至目前,花桥村已累计接待国内各地方游客38万多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0多万元,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社贫困户155户680人增收,达到了一村带一片、一片带全镇和就地城镇化的成效。
朱家沟村的“老照片墙”。
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村一株1800多岁的麻柳树,见证了翻天覆地的变迁:一度穷的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来的破旧山村,摇身变成生机勃勃的秀美山乡。2016年朱家沟村入选全国第四批传统古村落,借助资源环境优势和距离县城只有8公里的地理优势,开始了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近半年共接待了八万多游客,带动村民经济收入30多万。
“我们遵循‘让乡村更有乡村味’的理念,建设之初,为了鼓动村民统一建设村貌,我们带着每家每户的代表去山西诸葛古镇考察学习,让他们明白泥土色并不代表落后,这是原汁原味和自然生态的体现,同时让村民看到那里的繁荣景象,看看别人是怎么赚钱的,搞明白怎样才把我们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回来之后村民的思路有所转变,在政府每户补贴6000元的基础上开始了改造。”朱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彦杰说。
11月2日,十九大代表、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向朱家沟的乡亲们宣讲了十九大精神,着重诠释了“乡村振兴”,大大振奋了村干部的信心,之后村里又组织了三次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会议。在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时,村民积极建言献策,有的建议把他们的房子改造成客栈,有的说是不是要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做集约化的种植,有的提倡积极利用村里的水资源养鸭子发展养殖业……
幸福家庭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心中,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人团团圆圆,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教育不愁医疗。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带领村民逐步踏上脱贫致富的小康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