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实施整村发展提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
本网记者董超
近年来,文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立足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县情实际,聚焦贫困村条件改善,实施整村发展提升工程,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坚实基础。
基础建设日新月异
在该县基础条件最差的口头坝乡柏林村、豆家湾村,记者看到,一条条水泥马路蜿蜒在山间,进村入社,自来水通进家家户户,村内房屋都进行了改造,动力电、有线宽带通到村里。用村里群众的话说,“村里变化最大,在也不用走山路赶集了,村里的一些土特产也能变成钱了。”
这两个村的变化就是该县贫困村基础建设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
下列这组数据最能反映该县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交通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县20个乡镇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100%;305个建制村中303个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99.3%;1305个合作社(自然村)中1160个通公路,通达率达89%。
——饮水安全,已累计实施15个乡镇、36个行政村、150个自然村的饮水工程,解决了农村6541户、23211人(其中贫困人口2666户、9362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动力电覆盖,全县305个行政村1305个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覆盖率达到了100%。
——危房改造,全县共核定农村危房25439户,截止2017年底,已完成危房改造20853户,2018年完成剩余4496户农村危房的改造。
——建制村通网络。全县已有268个行政村接通有线宽带,其中有173个贫困村。
“水、电、路、房、网”这些基础条件实现后,村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开展“两拆四化五改”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促进人居环境越来越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加强贫困群众教育引导,通过常态化宣讲和精神鼓励等形式,注重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改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形成良好的文明新风,提振了贫困群众精神状态,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七月初,走进桥头镇杨家山村,记者深深陶醉在弥漫着的花椒香味中。村支书张汝龙介绍说,“村里收入10多万元的椒农还有好几户,收入5万元左右的就很普遍。这几年花椒价格好,群众利用扶贫专项贷款等利好扶贫政策,积极扩大花椒栽植面积。保证让群众的腰包年年鼓起来。”
花椒作为该县农特农业产业,脱贫富民效果十分显著。
为了让特色产业效益实现最大化,能覆盖更多的贫困户持续增收、脱贫富民,该县编制了总投资5.24亿元的产业扶贫规划,用于发展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业,以及产品加工、仓贮、品牌打造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在176个重点贫困村成立了775个农业合作社,成员达7969户,开拓通过农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途径。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底,该县特色产业面积达141.1万亩,建成特色产业基地50个,2017年农业特色产业产值达10.34亿元,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达到40%以上。
公共服务全面提升
文县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医疗水平,强化文化服务,做实兜底保障,确保贫困群众受益受惠。
目前,全县已完成学校改薄项目97所,建成投用幼儿园5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无辍学学生。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全部落实,拨付各类教育资助资金2608.98万元。
全县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28个,配备村医371名。贫困人口参保率100%。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患者享受了大病保险优惠政策,落实768人次176.59万元。
全县共规划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76个,目前已建成115个。
今年,全县共核定农村低保13411户353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32户8785人)。2017年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率达到95.18%。
与此同时,文县还全力推进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着力实施易地搬迁,狠抓党建促脱贫,在这套强有力“组合拳”作用下,贫困村面貌显著改善,脱贫攻坚进程明显加快。
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全县核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733户76966人,贫困发生率为36.58%,近年来累计脱贫15836户55588人,其中2017年脱贫4410户1585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