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强县”放异彩
记者 李智谋
秀美天池。
在波光粼粼的天池湖边,高山湖泊的神韵令人称奇;在潺潺的白马河畔,美妙的白马山歌惊艳唱响;在温情柔美的碧口古镇,水韵茶乡展示着无穷魅力……远近游客如涌而至,“文旅强县”战略铺开了令人羡艳的新画卷,绽放着民俗文化的精彩,自然山水的秀美。
天池湖畔游人醉。
在走过的五年中,文县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名县”和“文旅强县”战略,看准拿稳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挖掘、传承、保护白马文化、茶文化、民间艺术文化,靓丽文县踏上了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文县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中国特色民俗风情旅游名县”的殊荣,先后有石鸡坝镇哈南村、铁楼乡入贡山村、草河坝村、石门沟村案板地社、碧口镇白果村郑家社、铁楼乡强曲村6个村落先后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文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县”。
溢满鲜花的白马民俗文化博物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县抓特色、树品牌、添活力,扬文化之优势,做旅游的大文章,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吸引人们眼球的“亮点”,形成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紧盯“特色文化名县”,文县在保护传承和挖掘中让白马人民俗文化熠熠生辉,打出了一张最靓丽的特色文化名片。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火把节、拜水节相继成功举办,白马山歌、白马酒歌,傩舞“池哥昼”、“十二相”已广为人知。如今,到白马山寨观光的游人、体验生活的游客、考察研究的学者、自驾游的团队纷至沓来,带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拉动了县域经济。
《白马·印记》剧照。
文县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精彩纷呈,都是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瑰宝”。白马人系列民俗文化、中寨琵琶弹唱、玉垒花灯戏、洋汤号子、阴平小调等民间艺术,完美呈现在县内外节会、赛事活动之中,大放异彩,屡获殊荣。
2015年,“千人土琵琶弹唱活动”和“最古老的傩舞‘文县池歌昼’”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中国之最”认证。在第十四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上,文县选送的原生态民歌选手薛刚花姐妹组合,在歌会上演唱的《白马山歌酒歌联唱》摘得银奖。由文县创编的大型歌舞剧《白马·印记》,在甘肃省第八届敦煌文艺奖中斩获三等奖。
《白马·圣典》剧照。
近年来,文县大力实施“文旅强县”战略,依托毗邻九寨沟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精心打造天池-黄林沟景区自然风光游、白马人民俗风情体验游、碧口茶园库区古镇观光休闲游、让水河山水风光体验休闲游等文化旅游品牌,促进产业快速升级发展,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同时,文县注重发掘和保护白马民俗文化、玉垒花灯戏、中寨石鸡坝琵琶弹唱、洋汤号子和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古迹等各类优秀文化遗产,拓展县域文化旅游内涵,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并努力将文县打造成甘肃南部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和大九寨旅游的中转站,力争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并计划到2020年,建成3个以上国家级4A级景区,全县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
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盛况。
如今,文县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中,天池-黄林沟景区自然风光游、白马人民俗风情体验游、碧口茶园库区古镇观光休闲游三大旅游品牌,已十分有效的带动了全县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县已发展农家乐135家、农家客栈68家,餐位5308个,床位620张,直接从业人员达725人,间接从业人员达2500余人,带动贫困户就业675人,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进促了群众致富增收。
水韵茶香碧口镇。
据了解,文县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富民工程中,已初步形成了以白马河景区、碧口古镇景区、天池景区为重点,以乡村旅游扶贫村为节点的“三个重点、多点布局”的旅游空间布局,促进了全县第三产业较快发展,旅游的带贫作用日益凸显。2016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4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470万元,同比分别增加20.6%,22.3%。
文县碧口乡村旅游节。
土琵琶弹唱。
美丽乡村再现历史文化。